专访首位来自中国的国际日耳曼协会主席-德语德国网站——德语学习、德国信息交流的专业门户网站
欢迎投稿给我们:dedecn@163.com
主页 > 相关资讯 > >正在阅读

专访首位来自中国的国际日耳曼协会主席

作者:安静 时间:2010/08/12
字体:

 第12届国际日尔曼学术大会8月7日在华沙落下帷幕。同济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德语系系主任朱建华被选为国际日耳曼协会主席。

这是中国人首次当选此项职务,下届日耳曼学术大会也将首次在中国举行。他向德国之声介绍了日耳曼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8月1日2000多位世界各国的日耳曼学者齐聚华沙,出席由国际日耳曼协会主办的第12届日耳曼学术大会。其中四分之一学者是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和德国洪堡基金会的奖学金获得者。20多个中国代表主要是来自上海同济大学,北外,北大等大学的德语系教授。学者们围绕世界日尔曼学的多元化与统一化这一主题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讨论。

日耳曼学在中国

全世界的日耳曼学都将德语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文学和文化。而各国也会根据本国国情建立自己的发展和培养模式。新当选的国际日耳曼协会会长朱建华介绍中国日耳曼学的特色:"我们有经济德语,科技德语,我们的文学也不是纯文学,而是加入了中国的元素,从跨文化的角度 和比较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德国文学。"

听过数场各国关于本国日耳曼学现状的报告会后,朱建华总结,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日耳曼学发展不尽人意 ,甚至开始走下坡路。而中国和印度的现状较好,因为经济繁荣推动了包括日耳曼学在内的社会人文科学的蓬勃发展。在中国,学德语的人数增长迅速,这从每年参加德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人数可以看出:95年第一次四级考试时只有1500考生,而今年已有将近9000名学生参加考试。近5年来,设有日耳曼学专业的大学从原来的30多所扩大到70多所。朱建华对日耳曼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现在我们国家的人文科学的学术氛围较好,国家资助力度加大,在现在以英语为主的全球化大环境下,我想,其他语种也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尤其是德语,因为德语和德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总体来说是正面的,大家对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非常认可,德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已达到6千多家,所有这些对我们的专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中国日耳曼学主要依靠大学推广,各校却各有所长,像上海同济大学注重科技德语,北大则看重文学,北二外主要研究旅游,天津外国语大学则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等等。其他机构如北京的外国文学研究所也从事德语文学的研究,德国学协会专攻德国国情,联邦德国研究所发行杂志《德国研究》。

日耳曼学影响两国关系发展

中德经济关系影响日耳曼学在中国的发展,反之,中国的日耳曼学教学和研究也促进中德在科技 ,经济和文化层面的交流,朱建华分析说:"中国的日耳曼学者做的工作是双向的,我们也是在帮德国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培养的大量人才,不仅是中国的人才而且也是中德交流的人才。德语系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据反馈信息,或多或少都在做中德关系方面的工作。比如德累斯顿银行大中华地区的主管,贝塔斯曼中国地区的负责人,大众等重要部门都是这个专业的毕业生。"

据朱建华介绍,常任理事会投票选举主席,主席所在国将享有下届会议的举办权。2015年在上海日耳曼学术交流大会时即90年在日本召开后第二次在亚洲举办。他解释自己当选的原因是常任理事会考虑到中国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后的条件非常成熟。他认为中国首次获得大会举办权的意义重大:"这是对日耳曼学方面做出成绩的肯定,同样也是中国日耳曼学者走向世界的机遇,因为我们到目前为止相比日韩,国际日耳曼学会里的中国会员依旧较少。很多中国学者之前都问我,如果下次在中国开,能不能方便他们入会,这是很多日耳曼学者的愿望,加入到国际日耳曼学的行列,对中国非常好。"

对于在中国举办的日耳曼学术大会的主题,作为主席的朱建华已有了初步的想法,他希望下次的主题即可以反映日耳曼的传统也可以考虑到现实情况,比如世界经济危机对日耳曼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然主题最终要通过理事会讨论决定。

作者:安静

责编:潇阳

 

 


  相关资料:

  本周德语、德国相关新闻总结

信息来源:DW中文网
版权说明:

本站发布的各种德语学习资料、信息、专题、专栏等原创内容版权均为原作者或本站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下载用于商业用途。部分采编于网上的内容没有注明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加以说明。如果您觉得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妥善处理。